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2日在辽源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姜有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紧抓住转型这一工作主线,经历了复杂严峻的考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较好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为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0亿元,比上年增长22%,完成“十一五”计划的107.9%。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8.1亿元,增长17.7%,完成“十一五”计划的147.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7.1亿元,增长18.3%,完成“十一五”计划的17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2亿元,增长33%,五年累计完成“十一五”计划的26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7.5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00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5940元,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2‰。“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比重分别提高1个、1.6个、0.4个和1.6个百分点。
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扎实推进。抓项目促投资带动接续替代产业快速发展。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230个,其中新开工71个,当年竣工57个。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68%。麦达斯三期、鑫达高速线材等项目投产,巨峰生化乙酸乙酯、东北袜业二期、博大伟业生物制药等项目扎实推进。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纺织袜业六大接续替代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75%。采掘业占工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城市转型步伐加快,编制了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济转型发展规划以及经济开发区建设总体规划、提高城市综合供水能力规划、电网建设规划等。辽白经济一体化战略思路日渐清晰,城镇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东丰县西城区开发顺利实施。我市被省确定为统筹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杨木水库水源地及流域综合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污染企业和居民开始搬迁。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获国土资源部批准。我市转型工作通过国务院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期评估,未来五年将继续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重达到9.4:58.8:31.8。工业经济呈现强劲势头,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完成592.6亿元、180.5亿元和14.6亿元,分别增长39.9%、30.7%和3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6.7%。铝加工产品不断升级,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金刚水泥、鑫达钢铁迅速扩张,冶金建材基地已显雏形;引进战略伙伴,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产业加快整合;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行业进一步做大变强。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辽源欧亚购物中心建成营业,一批商贸、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向前推进。
“三农”工作成绩显著。粮食生产实现灾年大丰收,产量达到31.3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60%以上。标准化牧业小区新增101个,规模养殖户发展到4.2万个。全省首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启动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37户,市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64个。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村容村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营东梅高速建成通车,吉草高速建设主体完工,辽西高速、辽长铁路启动征地拆迁,高速客运站投入使用。继续实施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一环路延伸段和向阳桥、矿电桥改造完成,新建改造40条城区巷路。东辽河城区段2.8公里综合治理工程主体完工。向阳山森林公园一期建设、龙山公园改造、地下人防一期工程完成,辽河广场等工程加快推进。深入实施“两化三整治”,城市绿地新增2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6.8%;主要街路近百栋建筑物实现亮化;主干路清雪基本实现机械化。新华联燃气公司18万立方米储气罐建成,已向部分企业和小区供应天然气。医疗垃圾处理场交付使用。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BT项目管理。
改革开放取得积极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展开。部分国企改制遗留问题、粮食流通企业改革后续问题得到解决。出台了市本级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全面向经济开发区下放事权。完善土地收储中心运营机制,实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层次进一步提升。组织大型经贸交流活动11次,引进域外资金235亿元,同比增长40.7%;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同比增长33.7%;引进项目448个,总投资469.7亿元。推进企业靠大联强,与一汽富奥、中国建材、宁波世纪华丰、宁波均胜、香港中聚、香港弘裕、南京先声、江苏宏达、厦门厦工等域外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取得较大进展。成功举办私募股权基金走进辽源活动,促进民营企业与金融资本、产业基金对接。成功发行10亿元企业债。完成得亨公司破产重整,麦达斯控股、利源铝业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深交所上市。有出口业绩企业达到38户,省级铝型材产品出口基地、鞋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获得批准。预计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250万美元,增长15.7%。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资源整合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保障校园安全等工作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市场化、规模化开始起步。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发展到56户,41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成功承办省科技活动周相关活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全面开展。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农家书屋”基本实现全覆盖,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纪念馆、东丰农民画馆建设有序推进。广播电视基本实现“村村通”。市档案馆、人口计生综合服务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获得“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市”称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开展。民族宗教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生状况不断改善。65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拆迁43万平方米,新开工55万平方米,建成102万平方米。农村泥草房改造2268户。“暖房子”工程任务超额完成,供热质量切实提高。城市供热管网改造45.6公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0万平方米,取消小锅炉9个,新增供热面积108万平方米,供热智能化平台集中监控率达到80%。改造供水弃管楼155栋、供热弃管楼5栋,供电部门接管改造552个台区。深入创建国家级创业城市,加强省级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落实创业促就业各项政策,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265万元,支持1379人实现创业。提前超额完成就业各项指标,全市新增就业3.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4.3万人。社会保险覆盖面稳定在90%以上,基本养老金调待政策及时兑现,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统筹,东丰县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0%,东辽县被列入国家第二批新农保试点。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6天。整合延伸了城市主要公交线路,出台了老年人、残疾人乘坐公交车优待政策。市区出租车全部安装计价器。调整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标准,继续提高低保标准,调整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和生活护理费支付标准。积极稳控市场物价,适时发放价格补贴,保持了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
抗洪抢险救灾取得重大胜利。面对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紧急转移群众4.3万人,加固堤防27处,成功排除重大险情5次,实现了无伤亡、无决堤、无垮坝目标。超前实施了7大类48个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27亿元,已完成投资6.8亿元,竣工15个项目。农村受灾房屋重建4735户,维修8025户。城区受灾严重的9片低洼地段棚户区提前纳入改造计划,已完成拆迁9100户。在重大考验面前,全市上下精诚团结,各方面紧密协同,干部群众忘我奋战,特别是广大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的抗洪精神,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建立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我市被列为??解力度不断加大,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2%。高度关注社会舆情和群众诉求,认真做好信访工作。杨木水库水淹地、“八趟房”内涝区、泊林小镇和百乐商场、地下人防工程、三所技工学校教师群访、垃圾场周边居民群访、经济开发区集资等一批信访积案得到妥善处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积极消除百乐商场、铭旺商城、西安集贸等消防隐患,各类事故和人员伤亡数量实现双下降。连续2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健全政府议事规则,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加强机关建设,倡导扎实细致、快速反应的工作作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市政府领导分工负责的工作落实机制和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加大软环境治理力度,开展行政审批大提速活动。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建议提案办理满意率达到96%。
成绩来之不易,凝结着各个方面的心血和付出。这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政协监督支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紧密协作,驻辽部队、武警官兵、中省直单位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表示衷心地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学习型政府建设、工作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转型发展等方面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一些涉及民生、稳定的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对此,我们一定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有力措施逐步解决。
二、关于“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市夯实基础、聚合要素、做大总量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升影响的关键时期,是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既面临良好的宏观环境和政策机遇,也面临各种严峻挑战。我们必须顺应形势的深刻变化,牢牢把握发展、民生和稳定三个关键,力争使辽源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跨越赶超。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和工作转型;强化改革开放和人才支撑,着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创新,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转型取得重大突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要进展;城市转型扎实推进,辽源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资源环境得到持续优化,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城乡居民生活更加美好。实际工作中,要突出以下重点:一是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历史性跨越。扩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致力跨越赶超,全面推进辽源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二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强力推进经济转型,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初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以建设吉林省中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辽白经济一体化,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全面加强城镇体系建设。四是保护资源环境。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初步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绿色的生产消费模式。五是不断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富民工程,大力开展全民创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贫困人口。六是加强社会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始终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七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面融入长春、沈阳两大经济区,打造全省要素最活跃地区。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十分关键。政府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富民强市不动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紧围绕推进“三个转型”,实施“三化”统筹和 “三动”并举,突出促进产业升级、拓展城市空间、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富民工程等重点任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全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0亿元,增长2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2.6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可比口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指标。
需要说明的是,今年外部环境变数较多,我市发展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使得我市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的压力和难度加大。国家增加了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使得资源和能源约束进一步增强。同时,从今年开始进行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标准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额以下部分增速从严掌握。这对我市相关指标的总量和速度都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经过综合平衡、反复研究测算,充分考虑统计制度、口径变化和结构调整因素影响,今年我市一些经济指标安排低于上年增速、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基调还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既符合实际,又积极稳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自我加压,力争主要指标实现更大幅度增长。
(一)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经济转型。一是坚持投资拉动,强化项目支撑。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27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3个,工业投资占比达到70%以上。推进鑫达1080高炉、世捷铝业宽厚板、利源特殊铝型材、富奥泵业异地扩建、香港中聚锂离子动力电池、巨峰生化乙酸乙酯二期、金翼集团卵磷脂等项目实施,加快宁波均胜系列汽车零部件、厦工华龙装备制造、大唐三期等项目运作。整合动员各方面资源,谋划重大项目,确保投资接续,力争储备150个亿元以上大项目。二是培育产业优势,促进产业升级。实施重点企业三年技术改造滚动计划,推进高精铝加工、袜业、水泥和新型建材、钢铁铸造等十大基地建设。扶持装备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进一步做大梅花鹿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推进鑫达铸造、东北袜业、水泥和新型建材、矿山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建设,打造梅花鹿、硅橡胶、皮革、印刷、碳纤维制品等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1户、10亿元以上企业10户。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域外培训基地,利用清华大学高端平台,培训企业家300人次以上。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百项计划。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与中科院长春分院、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的战略合作关系。争取突破稀土元素铝合金应用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开发脱胆固醇蛋黄粉等一批原始性创新成果,实施磷酸亚铁锂材料试验线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推进实施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东北袜业园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成邦粉煤灰综合利用等节能改造和循环经济项目。三是放大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打造辽源发展增长极。立足建设辽白经济带,实施经济开发区扩容整合,推进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在经济开发区集中布局大产业,承载招商引资大项目,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完善生产要素平台,迅速扩张经济总量。经济开发区工业产值、财政收入、招商引资额当年增长50%以上。推动两县工业集中区提档升级,增强县域发展活力。两县工业集中区争取上2至3个投资超5亿元、1至2个投资超10亿元的工业大项目。四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三年跃升发展计划,滚动推进80个重点项目。扶持发展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家政、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实施彩龙中汇商贸广场、仙城物流园区、东丰欧亚购物中心、融展汽车贸易城、夕阳红高档老年社区等重点服务业项目。打造以辽源欧亚为中心的服务业聚集区,建设东丰梅花鹿等产地批发交易市场。加强城乡商业网点建设,继续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居民消费。编制完成旅游业发展规划,完善旅游景点建设规划,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农家乐”等旅游产品,加快寒葱顶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矿山公园、聚龙潭等景区建设,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努力把辽源发展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和中转地。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规划高层控制区,引进高端企业,集中连片开发,打造精品小??逐步实施中心城区预制板楼改造。鼓励发展商业地产、工业地产和教育地产。
(二)强力推进全域城镇化,全面拓展城市空间。
一是统筹推进城镇体系建设。打破行政区划条块分割,全域规划设计、全域配置资源、全域统筹推进,形成具有辽源特色的城镇体系。全面推进统筹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开发区事权改革,探索扩权强镇改革。完善农民进城落户相关政策,推行居住证制度。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开展12个节点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二是启动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南开北拓、西进东扩,统筹推进中心城区提升、北部新城打造、辽白经济带建设、寿山东部新区培育等重大工程。编制完成北部新城规划、南部新城规划、大三环区域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作用。三是加快推进辽白经济一体化。按照“资源合理分配,产业合理布局,成本合理分担,收益合理分享”的原则,统筹市区和东辽县城的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整合经济开发区和东辽县工业集中区,推进道路、供水、供热、供气、供电等基础设施从开发区向白泉镇延伸。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推进辽长铁路、辽西高速建设,启动集双高速、四平至松江河快速铁路辽源段建设。完成杨木水库除险加固,达到大型水库标准。实施库闸联调、中水回用工程,做好“引松入辽”前期工作。改造供排水管网54公里,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降到15%以下。推进东辽河城防工程,完成水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努力消除城区内涝。启动“十二五”电网建设规划,在全省率先建设智能电网。加快推进“气化辽源”工程,完成天然气置换1.5万户。贯通市区一环路,建设矿北大街、仙城西路和新兴北路中段,拓宽东吉大路,实施友谊大路等破损道路维修。完成向阳山森林公园、东辽河2.8公里综合治理后续工程和辽河广场、仙城大街景观带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场建成投入使用。五是加强城市管理。加快打造“数字辽源”,建立覆盖主城区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城市安全运行智能化。积极创建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生态城和环保模范城。继续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深入实施“两化三整治”,让我们的城市美起来、亮起来、干净起来。
(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创新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
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融资方式,推进股权融资,引进风险投资,扩大融资租赁规模。支持村镇银行加快发展,推进农联社改制成为农商行,争取外埠银行在我市开展业务。搭建5个融资平台,组建1个担保公司,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壮大一批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二是土地收储制度改革。与战略投资者合作收储土地,开发城市新区,完善基础设施,拉动要素集聚。三是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支持民营企业靠大联强,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彻底解决国企改革遗留问题,适时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四是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启动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五是公共服务领域改革。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社会福利、文化体育等社会服务资源向社区、小城镇和农村延伸。稳步实施水务、供热、公交等公共服务企业改革。
进一步扩大开放。创新招商方式,确定重点企业,筛选重点项目,实施专业招商、中介招商、代理招商。组织赴港澳台、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等地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借助东博会、农博会、汽博会等平台扩大招商引资。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放大政策“洼地”效应。注重发挥驻外办事机构作用,扩大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招商。推进宁波均胜、宁波世纪华丰、厦门厦工、江门玉圭园、香港弘裕、香港彩龙中汇等招商引资项目加快开工。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成果。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加大外贸出口基地建设力度,扶持出口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德春米业上市步伐,推动巨峰生化、金翼蛋品、麒鸣牧业、博大伟业等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
(四)扎实推进富民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深入实施富民工程,落实惠民实事行动计划,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受。一是大力实施全民创业。设立全民创业发展基金,出台配套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增加政府补贴,鼓励支持有创业意愿且有创业能力的人成功创业。二是积极促进社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8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新增公益性岗位500个,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三是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实施棚户区改造,拆迁4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7200户。新建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5万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22500户。改造农村泥草房1788户。四是扎实推进“暖房子”工程。出台供热管理办法,改造供热管网31公里,取缔小锅炉3个,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供热计量表安装40万平方米,实施供热区域网络化监控。五是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精细化管理示范街路10条。城区24小时供水率提高5个百分点,居民饮用水达标率实现100%。加大公交投入,增加公交车辆,延伸公交线路。加强物业行业监管,规范物业服务标准,限制开发企业自建自管,有效解决物业“弃管”问题。六是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调整养老金、失业金待遇标准,启动“五七”家属工参保和厂办大集体职工续保工作。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深入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七是落实“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与蔬菜产地协作,提高本地蔬菜自给率,有效保证市场供应。支持蔬菜批发市场扩大仓储能力,培育一批经销大户。加强价格监测监管,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基本不受影响。八是积极做好扶弱助困工作。建立临时救助制度,设立扶贫助残基金,对社会困难群体开展及时救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医疗救助比例。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倡导社会关爱,努力让我们的城市温馨起来。
(五)做好“三农”工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业增产能力,粮食产量稳定在28亿斤左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启动畜牧业扩能升级计划,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85个,肉蛋奶产量增长12%以上。启动高效特产业提速工程,建设高标准生态蔬菜示范基地4个,棚膜蔬菜、瓜果面积发展到3万亩。推广夏兴七位一体专利大棚技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启动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延长产业链条,推进集群化发展,做大做强金翼蛋品、麒鸣牧业、夏兴集团等龙头企业。切实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展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加快提升农村服务业。着力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公共积累。深入实施“十镇推进、百村示范、千屯提升”工程。加强农村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对农户使用生物质燃气、沼气予以适当补贴。完成村屯绿化184个,村屯绿化率达到30%以上。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试点工作。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梨树河、渭津河、东辽河下游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和太平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杏木灌区节水灌溉示范工程。鼓励栽植经济林和发展林下经济,继续实施封山禁牧,严厉打击乱占林地、毁林开荒和滥砍盗伐行为。
(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加强公共服务。
加大科技引导资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开展“院士、专家辽源行”活动。建设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继续改善偏远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加强招生政策调控,切实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启动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繁荣文化事业,做大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纪念馆等项目,开工建设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和博纳电影城,培育一批特色文化精品。做好第十七届省运会承办筹备工作。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开展与省级以上医院技术协作,加快市中心医院和矿业集团总医院进入“三甲”行列,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医疗质量不高的问题。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关心支持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积极增进民族团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双拥共建工作。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模式,建立用水计量与节水监督服务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深入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启动东辽河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杨木水库水源地综合治理。
(七)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精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为契机,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大格局。一是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进社区。二是加强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建设。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社情民意调查机制、民情民意响应机制和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决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三是妥善解决信访问题。高度关注舆情动态,畅通政府与群众联系渠道,及时消除和化解民怨。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开展“局长大接访”活动。四是深化“平安辽源”建设。加强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力量,设立见义勇为基金,建立社会治安数字化防控体系。五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继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彻底整改和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积极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市政府要致力形成勤勉、务实、开明、清廉的政风,树立亲民、诚信、公平、正义的形象。一是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规范决策程序,严格依法行政。完善决策咨询和公众参与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经济、法律、财务顾问作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了解社会反应。健全重大决策部署实施评价、反馈纠偏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行政问责,强化绩效评估。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二是全面提高行政效能。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全面开展行政审批大提速活动,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和透明度,实现“厅外无审批”。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开通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绿色通道,有效治理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落实环节“中梗阻”。建立健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分工包保机制、推进落实机制和协同协调机制。三是切实强化执行能力。建立完善责任体系,落实领导干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廉政建设“一岗五责”。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注重区域经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重大改革等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不断强化领导干部服务项目、行政协调、城市管理、争取外部资源、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四是大力改进思想作风。不断解放思想,破除安于现状、被动等待、自满僵化等习惯思维。进一步振奋精神,保持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和争创一流的工作劲头。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快速反应,即事即办,大事不过夜,小事不过天。倡导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强化政府工作合力。五是认真抓好廉政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确保行政权力运行阳光透明。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大额资金使用、国有资产处置、政府投资项目等重点领域源头控制。严格遵守廉政准则,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
各位代表,辽源的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任务十分艰巨,使命无尚光荣。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凝心聚力,扎实苦干,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宏伟蓝图,让辽源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