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7日在辽源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王兆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市政府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转型”,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4亿元,增长25.5%;工业增加值150.5亿元,增长32.6%;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23.8亿元,增长19.2%;地方级财政收入14.4亿元,增长23.6%;财政支出53亿元,增长2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7亿元,增长3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8亿元,增长20.4%;外贸进出口总额5390万美元,完成省计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80元,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5586元,增长11.5%;万元GDP能耗下降5.5%;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3.51%和2.4‰。省重点考核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市本级地方级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全省第1位,工业增加值、三产增加值等4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2位,全口径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4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
“两个转型”步入新阶段。围绕推进经济、城市转型,编制完成发展战略、产业、空间、融资、招商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培育生成的六大接续替代产业占工业比重超过70%。初步形成清洁能源、铝材加工、装备制造、纺织袜业、水泥和新型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争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89个、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2.28亿元。续建和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254个,竣工或投产103个。全国首次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会议在辽源召开。被国家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袜业名城”。被全国城市品牌大会评为“最具发展潜力城市”。中国社科院《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辽源综合增长竞争力列全国地级市第5位。
工业经济持续强劲增长。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3亿元,增长34.5%;利润10.5亿元,增长11.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0:56.7: 33.3,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新增工业投资19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8%。金刚水泥熟料生产线、佳利轻合金、利源硬合金、锂源动力电池等项目投产,实现产值占工业增量85.2%。裕龙油脂与四平红嘴公司成功重组并启动生产。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42户,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到80户。辽源矿业集团迈入千万吨煤炭企业行列。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灯塔乡撤乡设镇,东丰、白泉、寿山、渭津、横道河镇列入全省“百镇建设”试点。新农村建设四级试点村镇发展到300个,占村镇总数的54.7%。争取各类农业补贴和项目资金3.6亿元。新建农村公路450公里,义务植树190万株,绿化村屯151个,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大旱之年粮食总产量25.9亿斤。标准化牧业小区达到262个。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76个。集体林权改革进展顺利。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荣获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市和新农村建设特殊贡献奖。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辽源召开。
城市功能品位全面提升。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实施建市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投资最多的城市升级改造工程。新建改造仙城大街、东吉大路、福镇大路、连阳路等56条街路,滨河桥等3座桥梁。建设改造水、电、气、热、通信管线200公里,硬覆盖25万平方米。扩增路灯、交通信号、电子监控、交通标识线、地下消防栓等基础设施。市区供热能力12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达80%,居全省前列。东辽河城区段2.8公里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年度任务。“两化三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新建改造向阳山等4座公园和3个小型休闲广场,城区植树52.2万株,新增绿地面积160万平方米。市区亮化比例提高30%。改造50栋弃管楼供排水设施。医疗废弃物处理场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对社会开放。人民大街地下人防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辽长高速通车,辽西铁路竣工,营梅、吉草高速工程过半,集双、辽西高速和辽长铁路、辽源机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高速公路客运站主体封闭。
招商引资和资本运作实现重大突破。招商引资和资本运作拓展提升,成果丰硕,为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增长49.3%;引进域外资金164亿元,增长54%。成功举办4次重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51个,总额度468亿元,23个项目开工建设。应邀参加中美清洁能源务实合作战略论坛、全球天使投资基金大会等国际性高端活动,与中战会、美中投资基金、中国建材、张江基金和美国好基金、IBD基金、亚太经合投资建立战略合作。与诸暨市缔结友好城市。长辽1小时经济·生活圈、国家级清洁能源产业试验示范先导区规划建设正式启动。锂源电池、欧亚购物中心、矿山地质公园、惠宇能源热源装备、世捷铝业宽厚板等重大招商项目进入实质运作。与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银行、进出口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搭建融资平台,授信额度超过300亿元。通过实施BT项目等方式融资15亿元用于城市建设,10亿元企业债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择机发行。利用融资平台、担保中心、产权交易中心为企业和项目融资18.8亿元。金刚水泥与中国建材成功重组。利源铝业上市进入申报期。8家小额贷款公司获批成立。
人民群众实惠显著增多。70件惠民实事基本完成。棚户区和采煤沉陷区拆迁64万平方米,开工建设79万平方米,回迁居民13566户。发放廉租房补贴21050户。改造农村泥草房2133户。就业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达到90%以上,再次调待和提标。为5年内退休缴纳保费困难人员提供银行贷款财政贴息。城镇医疗保险参保52.4万人,新农合参合农民60万人。城市低保年内两次提标。农村“五保”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全部兑现。农民进城户籍、子女入学限制全面放开。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新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龙山区福利院和3个社区卫生机构。解决4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30辆新公交车、200台中档出租车投入运营。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投入20亿元以上,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型企业发展到37户。基础教育扎实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医疗保障功能显著增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日益丰富。广播电视基本实现“村村通”,播出质量达到全省一流水平。优生促进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独女户参保为全国作出样板。市档案馆开工建设。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景区建设、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保护开发工作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超额完成。
稳定和谐局面不断巩固。防范打击犯罪力度加大,社会治安形势稳定。信访工作不断强化,妥善清理大量历史积案,80%以上信访问题在基层解决。安全生产监管和责任追究力度加大。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增强。连续2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甲流防控工作积极有效。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扎实推进。
政府自身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自觉主动,办理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严肃认真,向人大、政协报告、通报政府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注重经济运行和社情民意调度和把握,强化督查检查和绩效评估,切实提高公信力、执行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完成市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工作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坚持依法行政,注重依法治理,法制建设进一步推进。
各位代表,2009年形势复杂,困难重??、凝心聚力、风清气正、合力兴辽”。二是“两个转型”主导地位、引领作用日益突出,战略、思路、举措符合实际。三是正确研判形势,遵循尊重规律,用足用好政策,不断发现、制造、实现需求。四是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创造,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强化落实中提升能力。五是坚定信心,不畏困难,在极其复杂形势和异常艰巨任务面前,负重前行,弯道超越。六是发展成果普惠百姓,群众拥护参与,衍化生成巨大生产力和无限创造力。市人大、政协、纪委监督支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紧密协作,驻辽部队、武警官兵、中省直单位鼎力相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必须正视差距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基础尚显脆弱,增长比较粗放,后危机时代发展存在诸多变数;经济外向度低,产业链短,特色优势不明显,现代服务业亟待提升;项目资金短缺,流动资金不足,产能发挥不充分,政策性、结构性减税和重点企业限产造成财政短收;产业缺少领军人物,企业管理落后,自主创新和融资能力不强,部分信用意识较差;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问题仍需高度关注;工作统筹兼顾不够,执行力有待提高;观念、理念和与时俱进、实践创新要求不适应,解放思想与实践实际结合尚有差距。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宏观经济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加,对辽源发展既是战略机遇期,又极具挑战性。要在市委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两个转型”为主线,坚持培育优势、差异发展、弯道超越,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突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资本运作、基础设施、改善民生和新农村建设等重点任务,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发展新跨越,让辽源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全口径和市本级财政收入增长22.5%,地方级增长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9%;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和3.05‰以内;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指标。全面和超额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战略性推进经济、城市转型。以编制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契机,突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构筑资源转换型发展支撑体系,加快融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长辽一小时经济生活圈,打造区域复合中心和长吉图、沈铁长重要节点城市。继续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打特色牌,走创新路,加快申报国家级清洁能源产业试验示范先导区,建设中国高精铝加工基地、中国新兴纺织袜业基地、北方水泥和新型建材基地。启动建设北部新城,加快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园区。改造完善中部主城区,巩固以经济开发区为主导的西南部工业区,科学整合毗邻县区工业集中区时空布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形成资本进入退出机制,建立财政收入、支出、负债和流动性动态模型,增强金融服务经济功能。积极启动民间资本,促进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优化所有制结构,增强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二)巩固完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拓展拉动力,增强持续发展力。积极跟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实施投资拉动和项目建设,新开工和续建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50个,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8个。加快推进大唐辽源发电三期、麦达斯三期、巨峰生化二期、金刚水泥21条生产线、鑫达铸造百万吨焦化、利源铝业新产品开发、一汽富奥异地改造扩建、世捷铝业宽厚板和预拉伸板等结构调整大项目建设。优先扶持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扩张,重点打造电动车零部件产业链。着力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和层次,培育生成物流、旅游、信息、金融等新型服务业态。重点推进矿山地质公园、寒葱顶国家级森林公园、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栾家山现代物流、欧亚购物中心、大润发超市、辽源·义乌小商品批发城、多功能电影城、辽河半岛东侧高档社区、沙子山商务休闲会馆和东吉路东南城区、辽河北岸斜拉桥至财富桥、大旅社地块整体开发等现代服务业大项目。主动进行政策、产业和项目对接,加大力度谋项目,千方百计引项目,集中力量落项目,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提高投资综合效益。
(三)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和转变发展方式要求,加快量变向质变、规模向价值、产业分散向产业成链、放量增长向结构升级转变。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530亿元,增长25.3%,六大产业占比75%。组织实施168个产业跃升项目、100个“两化融合”项目。重点支持金刚水泥等50户骨干企业达产达效,产值超亿元企业发展到100户,超5亿元企业15户,超10亿元企业6户,积极培育纳税亿元大户。推进清洁能源、铝材加工、纺织袜业、中非电子、皮革制造、装备制造、鹿产品加工、粉煤灰综合利用等特色产业园建设。深化与辽源矿业集团、中国建材、大唐发电、一汽富奥、吉化公司合作,谋划大项目,构建大产业,拉长产业链,打造强势产业群。以科技进步引领自主创新,鼓励企业自主或联合研发应用核心技术,推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争取在电动车系列零部件、生物质燃气、碳纤维、现代医药、健康食品、冲压模具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支持麦达斯铝业、利源铝业、红嘴粮油、巨峰生化扩大进出口贸易。大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
(四)全方位扩大招商引资。引进域外资金230亿元,增长40%;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增长33%。加快推进与江门玉圭园、美中投资基金、台湾大润发、北方重工、中科院半导体所、浙江华川置业合作,确保意向投资和项目落地。发展注意力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面向欧美非、东南亚、港澳台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吉图等重点区域,引进30个亿元以上项目。完善前期论证、专家咨询、社会评价、高层决策机制,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成功率。搭建新的招商平台,组织专门力量研究政策、捕捉信息、对接项目,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服务,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利商的投资环境。
(五)超常规实施资本运作。通过合理负债提升支撑力,保障流动性,提前创造实现需求,消化通胀预期。注重运用金融工具和衍生产品融资,10亿元企业债上半年完成发行,通过城投公司运作一批BOT、BT、TOT等项目。与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发起建立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实现利源铝业上市,加快德春米业、迪康药业进入辅导期和申报期。支持企业与域外大公司、机构和财团嫁接重组,鼓励向外低成本扩张。拓展医药、建筑塔机、工业流动资金和部分公益性企业融资平台。争取国家和省单列转型资本金,提高振兴担保公司融资担保能力。促进产业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融合,争取国家开行、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吉林银行授信额度按需投放。
(六)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基础板块,推进县域突破和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农机化作业和现代农业技术,实现粮食稳产高产。依托产业基础和优质资源,实施龙头企业项目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双百”工程,打造一批精品屯、专业村、特色镇。强力推进东丰、白泉、寿山、灯塔等“百镇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县区工业集中区建设,聚集优势项目和企业,带动县域突破。推广“百村万台袜机进农家”模式,加强城乡、商农、产销衔接,发展农村经合组织和非农服务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本地转化和农民多元增收。加大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继续整治村容村貌,实施“十镇推进、百村示范、千屯提升”工程。完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
(七)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以推进城市转型、建设长春卫星城为目标,全面提升承载力和影响力。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开展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编制。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进,继续打造新功能区。实施“六路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采沉区治理拆迁5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住宅小区110万平方米,配建廉租房40万平方米。提高组团式高层建筑比例,实施城区预制板楼改造试点。完善“三环四纵六横”路网框架,延伸一环路,部分承接二环路,谋划建设三环路。对友谊大路、辽河大路等街路维修罩面,全面改造市区巷路。新建??工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场。实现城区管道供应天然气。开?等4座公园,新建兴国水上公园,规划黎明山公园。全面完成东辽河城区段2.8公里治理工程,启动小城子水库、水源库闸联调和城区中水回用工程。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沉陷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工作。营梅、吉草高速基本完工,辽西高速和辽长铁路全面开工,集双高速、辽源机场加快前期建设,高速客运站建成使用。以“城市管理年”活动为载体,继续实施“两化三整治”,大力提高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管理水平。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规范建筑和房地产市场。
(八)集中力量实施民生工程。着眼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放、释放生产力,深入推进惠民工程。制定实施新一轮惠民实事行动计划,涵盖就业、社保、扶困、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环境、公交和平安辽源建设10个方面。着力解决好大学生与中年人就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新一轮养老金调待、支持县区兑现津补贴、延续购房优惠政策、加强殡葬管理、公交公营、饮食用药安全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普惠制基础上,重点解决特殊群体的特殊困难,出台低保救助、残疾人保障、老年人优待系列政策。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做大特色文化产业,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开展全市民生状况调查,及早储备民生项目,适时向上争取支持。民生工程在面向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确定后统一组织实施。市政府承诺:惠民实事多完成早完成可以,少完成不完成不行,困难再多、财力再紧张也要确保件件落实。
(九)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有力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强化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带着感情、责任,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妥善处理信访问题。抓好甲型流感等疫情防控。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更新观念理念。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践创新和工作层面结合并进,坚定加快发展信心,铆足加快发展干劲,提升加快发展态势。用历史视角看待现实问题,放眼辽源未来做好当前工作,以前沿理论、现代理念指导实践。建设学习型政府,更新升级知识结构,学政策,懂经济,会操作项目,善精通变通。
提升落实能力。把执行力视为政府工作生命线,在决策落实中强化,在破解难题中体现,以工作成果检验。重点工作明确责任领导、牵头部门、完成时限和验收标准,跟踪督办,公开公示,接受监督。坚持反复出现的问题探索规律,普遍存在的问题建立制度,完善科学民主决策、社会风险评估预警、绩效评估考核、行政问责和公众监督机制。创新手段,优化流程,保证政令畅通,力求好事办好,提高政府绩效。
切实改进政风。围绕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树立敬业爱岗、履职尽责、务实高效、严明有序的政风。从政府班子做起,领导作风下沉,直接触及矛盾,解决具体问题,特殊情况以领导越位求工作到位。部门职能延伸、窗口前移,主动超前服务。对内照章办事,对外协调成事,相互和谐共事。注重打造公信力,言出必行,承诺践诺,以群众认可为标准,经得起历史检验。继续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
加强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摆到突出位置,健全“三位一体”惩防体系,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化、科学化、公开化。土地出让、工程招标、重大项目审批、大额资金使用等依法依规决策,公开透明操作,让权力在阳光下干净运行。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严格管理监督,以德倡廉,以能促廉,以勤助廉。
各位代表,辽源正面临重大的历史转折,任重道远,前途光明。让我们在市委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为辽源跨越发展和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