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2月24日在辽源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王兆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市政府认真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坚定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创新的举措破解复杂矛盾,全面完成了“1234”奋斗目标和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
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1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01亿元,增长26.3%;万元GDP能耗下降4.6%;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0亿元,增长43.9%;市本级财政收入实现15亿元,增长41.4%;财政支出实现40亿元,增长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02亿元,增长4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5亿元,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增长110%;引进域外资金106亿元,增长63%;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6800万美元,增长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0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4900元,增长14.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9‰。
经济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争取利用转型政策,明晰产业定位,突出重大项目,构建新的产业格局,系统推进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成功争取我市首批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承接国家拉动内需投资,申报项目279个,总投资666亿元,集中与国家和省进行政策、项目反复对接,有望得到特殊支持。国家财力性转移支付7400万元已经到位。39个项目挤进国家千亿投资计划。当年续建和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162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8个,5亿元以上项目11个。
工业经济保持强势增长。围绕重点接续产业,强化投资拉动,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新的稳定增长点。雷天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80天投产,大唐辽源热电厂2台33万千瓦机组14个月实现“双投”。金刚集团、麦达斯铝业、利源铝业、东北袜业、巨峰生化、鑫达铸造等项目实现投产或扩产。53个投达产项目实现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3.4%。产值超10亿元企业3户,超5亿元企业8户,亿元以上企业55户;纳税超5000万元企业5户;规模以上企业新增67户。争取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超过20亿元,融资平台为企业注入流动资金近10亿元。成立东北袜业信用担保公司,正在筹建医药、塔机行业担保公司和富嘉等5个小额贷款公司。辽源矿业集团等重点企业生产要素配置方面一些实际困难得到协调解决。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11亿元,增长35%,利润实现9亿元,增长37.4%;工业用电量增长18%。三次产业比重达到13.7:53.5:32.8。
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推进。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现代农业、县域经济突破、农村综合改革统筹推进。粮食产量达到28.7亿斤历史最好水平。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直接受益3.06亿元。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能力和辐射作用增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农业机械化水平有较大提高。标准化牧业小区达到181个,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四级试点村镇发展到200个,占村镇总数的36.5%。工业集中区集聚投资、承载项目功能增强。
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充分利用境外域外资源建设辽源,政府搭建平台,领导牵头运作,企业自主招商,实施以商招商,初步实现由资金层面转升到资本层面,“扎堆”、“商帮”现象开始显现。促成巨峰生化与美国好基金投资合作,利源铝业股权私募成功,德春米业拟在全美交易所“借壳”上市。金刚集团与中国建材集团、博大制药与南京先声、金龙硅厂与山东东岳、裕龙油脂与四平红嘴和大连华利、彤坤锂电与东北师大和深圳雷天、燃气公司与美国AEI和北京新华联、和平钢厂与河北鑫达成功合作或重组。
城市功能品位迅速提升。着眼增强吸纳承载生产要素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对道路、供排水、供热、供电等基础设施实施全面改造。工农桥、福民桥、矿北大街、福民路、兴明街、辽河半岛通道桥建成通车,城市中环路延伸贯通4条街路。龙山大街、辽河大路等硬覆盖改造如期完成。人民大街人防地上工程竣工。河滨、龙山水厂和110公里城区供排水管网、22栋弃管楼供排水管网改造结束。保护母亲河行动全面启动,完成东辽河生态林带一期工程14.13公里、35.3万株植树任务,实施了上游4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工程,完成了城区段2.8公里景观带规划设计。杨木水库除险加固和扩容增型工程启动实施。城市应急水源小城子水库完成可研论证。城区热网改造工程45天竣工交付使用。城市管道燃气工程成功签约。医疗废弃物处理工程进展顺利。辽伊高速辽源段基本竣工。吉草高速征地拆迁完成。农村公路完成638公里。辽西铁路路基及附属工程全部完成。辽长铁路纳入国家“十一五”计划。辽源机场和辽源至开原、辽源至东丰高速公路申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两化、三整治”促进市容市貌显著改善,城区植树43万株,市区路树增加1.2倍,新增改造绿地29块。19条次干巷路、1300余栋黑楼道实现亮化。
民生工程超常规展开。强力组织实施70件惠民实事行动计划,投入近30亿元,当年完成超过90%。城市棚户区和煤矿棚户区改造100万平方米,回迁居民1.6万户。采煤沉陷区治理补充工程获得国家批复。建设廉租房7.3万平方米,发放住房补贴16519户。改造农村泥草房2349户。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就业、购买公益性岗位、劳务输出及就业培训等指标大幅超额完成。城乡低保5年8次提标,跃升全省上游水平。继续提高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做到“即征即保”。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分别达到城乡常住人口的71%和92%。放开农民进城户籍、子女入学限制试点顺利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工作顺利实施。为8000余名残疾人提供康复和就业服务。近5万名老年人开始享受优待政策。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创新取得突破,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创新项目成功率、资金到位率全省第一。基础教育发展趋向均衡,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加强,特殊教育建设纳入日程。卫生服务网络框架初具规模,医疗保障能力有所增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蓬勃开展,全民健身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全民读书”活动10万人次参与,建成农家书屋173个,网吧视频联网监控在全省首家实施。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6%,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6万户,硬件设备和播出质量跻身全省先进水平。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寒葱顶国家森林公园项目纳入全省旅游规划,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启动建设。老电厂彻底关停,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污染物减排指标全面超额完成。
社会保持稳定和谐。社会治安形势稳定,群众安全感增强。一批信访积案得到解决,群访、越级访全面下降。安全生产监管和责任追究力度加大。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意识和能力增强。连续2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
政府自身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自觉、主动,向人大、政协报告、通报政府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建议、提案办结率100%,代表、委员满意率100%。坚持依法行政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改造政务大厅,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抓好基层依法治理。
各位代表,2008年,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急剧下滑、异常因素前所未有的艰难情况下,我市经济发展实现了增速领先,位次前移,比重增加,结构升级,成果来之不易。一是正确把握形势。预见美国次贷危机可能愈演愈烈,分析国内经济走势可能前高后低,提前做好应对挑战、捕捉机遇的各种准备。二是工作思路明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推进经济转型为主线,以让辽源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为主题,坚持转型政策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努力抓好新农村建设一个板块。三是推进有序有力。围绕推进经济转型和实现“1234”奋斗目标,组织开展了棚户区改造开工周、重点项目开工月、转型政策工作对接月、民生工程阶段性成果展示月、转型项目集中申报月、竣工项目验收月、谋划推进项目月及工业“大干六十天、实现双过半”、财政收入百日会战等九个系列攻坚活动。四是上下合力攻坚。省委、省政府关注关怀,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政协、纪委监督支持,各范,广大群众创新实践,各方面协同攻坚,汇聚了辽源发展振兴强大的内在活力、精神动力、工作合力。
同时,必须正视差距和问题。经济基础支撑能力仍然不强,高速度、高增长同时潜伏高风险。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外向度、产业关联度、集中度低,现代服务业、城市承载功能与快速扩张的经济不相适应。依托市场配置资源,尤其是资本运作、金融创新、衍生工具和产品利用思路偏窄,办法不多。企业家素质、承接项目和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软环境建设中梗阻现象仍然存在。处置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敏感性、预见性不强,政策落实、好事办好、群众满意还不尽人意。
二、2009年工作安排
辽源经济转型、振兴发展正处在关键历史时期,实现全面振兴必须有新思维、新举措。在经济总体走势难以预测,宏观调控效果尚未显现的形势下,继续加快发展极具挑战性。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可能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冲破艰难险阻必然迎来光明前途。要在市委领导下,深入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辽源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为主旨,紧紧围绕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部署要求,立足赶超,逆势而上,灵活审慎,攻坚破难,实施投资拉动,创新开放带动,结构升级牵动,突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资本运作、基础设施、县域突破、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统筹协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打响辽源振兴崛起攻坚战。
经济社会发展的必保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7%;万元GDP能耗下降5%;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31%;市本级财政收入增长3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0%;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奋斗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7%。
(一)全面谋划建设新辽源。全方位立体审视辽源发展定位,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围绕打造长春卫星城,重新规划建设辽源人民新的美好家园。按照50年不落后目标,与北京泛华集团、美国规划协会、英国城建咨询公司合作,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城市扩容规划、城区道路“三环四纵六横”规划、配套设施综合布局规划。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经济和城市转型规划,完成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一次规划成型,刚性组织实施。
(二)全力加快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抓住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机遇,加大向上争取支持工作力度,全力上一批支柱立市型项目、税源财力型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突出抓好事关全局的“十大工程”和30个大项目,争取雷天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系列开发、利源铝合金深加工、麦达斯万吨挤压生产线及轨道车体大部件、金刚水泥17条跨区域熟料及粉磨生产线、辽河纺织袜业产业工业园、粉煤灰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园、辽矿大型锻件锻造加工生产线、吉化辽源公司改造扩能新建项目系列、吉林鑫达铸造工业园、巨峰生化乙酸乙酯及医药研发、品牌重组、营销开发等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项目和辽长铁路、营梅高速、辽源机场、东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小城子水库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得到国家特殊支持。强化节能减排硬约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新业态,东大百户工业园和物流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尽快启动建设。充分利用转型政策,争取国家单列一块,省补贴倾斜一块,地方配套豁免一块。制定出台银行固定资产贷款激励政策。
(三)全方位扩大招商引资。改进招商方式,打捆使用资源,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政策对待,限时贴身服务。努力建设政府、企业、社会大招商的制度和机制,形成政府组织、企业主体、以商招商、全民招商的浓重氛围。积极承接沈阳经济圈、延伸长吉图生产要素外溢,塑造辽源自主型、承接型、外向型特征明显的区域复合中心。争取再引进5个投资10亿元以上招商项目。引进域外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以上。
(四)全面提升资本运作水平。激活存量资本、产业资本,推进资产资本化、金融和金融工具创新、衍生产品利用,突破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政府组建城投公司,与国家开行、北京泛华集团建立投融资建设一体化的资本融资支撑体系,推进BOT、BT、TOT等新模式的实际应用。探索设立产业基金、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支持既有优质企业资产重组,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争取1至2户成功上市。以现有平台为基础,与再担保、金融机构、各类基金等战略投资者创新合作模式,有效整合资源。再搭建5个企业融资平台,启动5家小额贷款公司。探索股权抵押融资,拓展产权交易方式和渠道,全国联网的产权交易市场正式运营,为存量资产市场配置、非上市公司股权有效流转、引进各类资本提供基础服务,加速实现产业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城市资源的有效配置。
(五)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产业转型、结构升级、扩大增量目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要素配置、项目建设、企业管理等方面实现升级。建立创业辅导、信用担保、科技创新、人才培训、银企对接服务体系。组织信用纪录好、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好的重点企业,开展政银共建和银企对接,争取注入流动资金20亿元以上。协调指导好对市场环境、发展趋势、原材料供应、产销动态、经济效益分析,提高煤电油运水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支持重点行业和企业开足马力生产。79个重点新开工和续建工业项目全部启动,35个较大项目投产,实现辽源红嘴粮油公司、金昌集团等企业投产运行。争取11个重点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项目尽快开工。全面完成粮食流通企业改革。积极准备厂办大集体改革。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打造企业诚信,塑造企业文化,用现代团队经营发展现代企业。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户,5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户,税收50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8户,规模企业新增50户以上。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民致富为核心,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目标,规划建设5万公顷优质粮食、10万亩绿色水稻、230个标准化牧业养殖小区。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三农”发展,依托金翼蛋品、巨峰生化、德春米业、亿达生物、鹏翔牧业、东丰药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实施10个粮食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循环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强力推进县域突破。完善县区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集约承载项目能力。以规划和水电汽路等基础设施作为突破口,争取10个建制镇列入全省百个小城镇建设规划,挤入长吉图、沈铁长经济带辐射圈,让更多农民由单纯外出打工转向就近进城务工经商。围绕建设“菜篮子”工程和农产品物流园区,抓好新郊区村建设。深化集体林权等各项改革。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面放开农民进城户籍和教育限制。
(七)快速提升城市承载功能。以增强城市集聚生产要素功能为目标,继续实施城市棚户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启动采煤沉陷区治理补充工程,推进廉租房建设。按照规划,拓宽改造仙城大街、东吉大路、福镇大路、中环路北段、连阳路、长寿街6条主干路和齐宁街、兴华街、经康路西段3条次干路,打通城区断头路。改造向阳桥、幸福桥。继续改造城区道路硬覆盖,中修补强破损道路。支持配合辽源矿业集团全面改造建设新矿区。完成人民大街地下人防工程。启动泛华商业广场开发和文化大厦建设。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实施城市管道燃气工程,继续推进热网“汽改水”。完成医疗废弃物处理场,开工建设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改造供排水管网50公里和弃管楼50栋。建设向阳山森林公园,改造并免费开放龙山公园,建成矿山地质公园。继续开展“两化、三整治”,推进城市管理升级。开工建设东辽河城区段2.8公里景观带和流域部分地段,改造半截河2公里示范段和东辽河入口。完成杨木、大良等14座水库除险加固。深化小城子水库前期工作。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沉陷区土地复垦、植被恢复。辽伊高速、辽西铁路建成通车。辽长铁路、营梅高速开工建设。辽源机场、辽源至东丰高速、辽源至开原高速争取尽快列入国家计划。
(八)集中力量办好惠民实事。以实现更多普惠制和群众满意为标准,深入实施系列惠民工程。公开征集、制定惠民实事工程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年度计划将在一季度出台。总体目标是:本届政府任期内,干部职工收入和福利待遇逐年增长并高于全省平均增幅;低保标准始终保持全省中上游水平;每户市民都有机会、有选择住上一套楼房;推进系列就业工程深入实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逐年提高;启动对5年内退休保费接续有困难职工实行贷款财政贴息、“4050”人员参保提供财政担保、农村独女户参加养老保险和选择一个行业进行事业单位参保财政补贴试点;市容市貌一年一个变化。市财政增收部分70%用于民生,上级惠民政策不截留、不打折,坚决兑现。
(九)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有力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隐患排查整改,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提高处理社会矛盾能力,突出做好信??民主法制建设。
加快发展科技、教??市出生人口缺陷率每下降1‰,市政府奖励100万元,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完成污染物减排指标。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残疾人、老龄、社区文化建设等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强化服务,改进管理,充分发挥政府贯彻、执行、落实职能。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跨越发展和实现赶超,放眼全国谋划和考量工作定位,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善于发现需求、制造需求、实现需求;继续打好转型牌,敢于“哭穷认穷”,要钱不要面子,要百姓利益不计个人得失;不断创新实践,把思想力变成执行力,演化为生产力。
二是全面提高行政效能。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全面建立政府系统开放式工作流程,依流程办事,按规矩出牌,推进依法行政。实行开放式监督、量化式评价、动态式管理、捆绑式考核。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上级有规定的坚决落实到位,地方和部门制定的全部免除,靠收费养人的逐步裁撤。
三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转变领导方式,探索由传统式领导讲话变为平等对话,由习惯要求贯彻变为协调落实。抓发展、保稳定,特殊情况以领导越位求工作到位,防止简单问题复杂化、具体问题抽象化、原则问题概念化。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必须解决问题的态度,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依靠群众把为群众办的好事办好。
四是着力抓好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惩防体系,加强党纪政纪约束和反面典型警示,自觉守住底线、筑牢防线、不踩红线,使权力在阳光下干净运行。建立畅通有效的投诉举报渠道,让服务对象不疏通关系能办事,不想不用送礼不耽误办成事。
各位代表,辽源振兴崛起是130万人民的热切期待,是激励我们克服前进中一切困难的不竭动力,值得我们倾注身心,豁出一切,勇往直前。让我们在市委领导下,同全市各族人民一道,奋发图强,迎难而上,拼搏进取,扎实工作,为辽源跨越发展和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