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7年1月7日在吉林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张晓霈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认真贯彻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精神,开拓进取,奋力突破,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按照国家统计局新的核算方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5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15%;地区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65.5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新建续建各类项目3464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2亿元,增长52.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资源开发、环保型综合利用、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产业链延伸成为项目建设的主导取向,工业项目投资比重提高到了60%。丙烯腈扩建、轻型车扩能改造、45万套通信电缆热缩附件等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90项,其中15万吨腈纶一期、绰丰汽车发动机、白山抽水蓄能电站等30个项目建成投产。工业集中区建设快速推进,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70项,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工业提速增效取得积极成果。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219亿元,实现利润14亿元。70万吨乙烯、50万吨燃料乙醇扩建、20万吨冷轧带钢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达效,中油吉林石化、吉化集团、一汽轻型、吉林化纤等重点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晨鸣纸业、恒盛毛纺等改制企业经过重组开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收到实效,新增民营规模企业73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85亿元,增长23%。
县域经济发展势头明显增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各级试点全面启动,规划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265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快,新建2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50万只水貂养殖等亿元以上项目63项,完成投资36亿元。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达到355万吨;畜牧业和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增市级以上牧业小区41个,绿色、有机和无公害食品标识增加到116个,特产业收入、畜牧业产值分别增长12%和11%。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100项,完成投资5112万元。
商贸及旅游等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6亿元,增长15%。众安居建材批发市场、百联购物中心、天津家世界、大福源三店、东方商厦等改扩建项目投入运营;哈达综合批发市场、中东购物乐园、临江门台北商业一条街建设加快。新兴商贸业态进一步丰富,现代物流、仓储、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了新的发展。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取得较大进展,雾凇冰雪节、松花湖休闲渡假旅游节、长白山金秋红叶旅游节、桦甸白桦节等大型节庆活动的市场化运作水平明显提升,生态游、文化游、民俗游等特色休闲旅游得到积极拓展,旅游总收入达到55亿元,增长19%。
招商引资实现新的突破。全年到位资金516亿元,增长53.6%,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增长14.5%。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嘉吉、恩卡、蒙特、中油燃气、恒力、法液空、中钢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落户我市。进出口总额达到6.6亿美元,增长32%。
城市建设水平得到新的提升。深入实施民生民利工程,棚户区改造拆迁141万平方米,开工137万平方米,回迁安置率达到61%以上,5700户棚户区居民搬进新居。引进大连新型、上海证大、中环等域外知名企业,房地产开工131万平方米,竣工86万平方米。雾凇中路、珲春中街北街、松花湖景观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完成预期建设进度;新增绿地103.2公顷、硬覆盖52万平方米;启动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吉化“三级防护体系”投入运行,116个有组织排放点源实现了达标排放。以工业集中区为重点,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棚户区改造腾空工业用地257公顷,新增收储工业用地1378公顷,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项目50项,完成投资22.9亿元。城乡交通实现了新发展,建成各级各类公路1446公里。
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各级各类科技创新计划164项。积极稳妥地实施了79所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调整,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实现新发展。市歌舞团等文化团体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电视剧《插树岭》、《都市外乡人》和《关东金王》分别在央视一套、八套黄金时段热播。北大湖滑雪场改扩建工程和第六届亚冬会雪上赛事筹备工作顺利完成。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8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农民参合率达到79.9%。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科学有效控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城镇就业岗位9万个,新增就业7.5万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稳步发展,城市低保、灾害救助和社会优抚能力得到有效增强。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260件重点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严重违法犯罪活动,“平安吉林”创建取得新的成果。建立和完善安全工作长效机制,预防和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得到增强。军民共建、民族宗教、老龄及残联等方面工作取得了新成果,为全市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全市人民对政府工作认真监督、高度信任、充分理解、大力支持和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广大建设者,向对政府工作给予热情帮助和全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驻吉部队、武警官兵和中省直单位,以及域外境外关心和支持吉林市发展的各位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吉林市是有着光荣历史的城市。历届班子、各级干部和全市人民,都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审视我们面临的形势,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难:一是经济总量与城市规模不相适应,在全国重点城市中的排位后移,发展任务极为繁重;二是基础设施特别是承载工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着经济建设,亟需各级政府增大投入加以完善;三是政府债务沉重,财政收入水平偏低,短期内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四是社会保障能力相对脆弱,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慢,一些城市下岗职工和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五是少数部门和干部工作精力不集中、群众观念不牢、服务意识不浓、攻坚破难能力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效率还不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以振兴吉林为己任,以人民利益为根本,通过脚踏实地地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地推进快速发展,切实加快解决步伐,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今后三年奋斗目标及主要措施
面对国内省内竞相快速发展的催人形势,以及全市人民期望快速提高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政府工作将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揽发展全局,紧紧抓住国内外企业和资本向产业配套能力强的地区流动的阶段性机遇,以工业集中区为重要载体和主阵地,以加快工业项目建设为战略重点,凝聚全市的智慧和力量,奋斗三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
主要预期发展目标是:到2009年,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6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年累计力争完成2300 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力争完成1380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三年累计完成180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引资1276亿元;地区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22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000元和5500元。
根据上述目标和要求,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做到“六个坚持”:
在全面工作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重点,抓住推进经济快速发展这个核心不动摇,首先立足加快发展,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坚定不移地实现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同步跨越,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加快县域经济突破,坚定不移地抓好新农村建设,通过快速发展经济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在经济建设上,坚持以发展工业经济为重点,把工业强市建设摆在主战略位置,持之以恒地实施工业项目建设“123工程”、“百户重点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工程”,做到大项目建设与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并举、新项目建设与加快老企业升级改造并举,全力以赴推进工业经济的率先突破,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坚持以建设工业集中区为重点,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进区,通过工业集中区的超常规发展,促进和实现其它区域的共同发展。江北工业集中区,举全市之力支持吉化做大做强,依托吉化的原料、技术等优势,发展延伸加工、精细化工及相关产业。九站工业集中区,实施开放式建设和发展,通过三期规划建设,以化纤为龙头,建设世界最大的腈纶生产基地及纺织工业园区;以燃料乙醇为龙头,建设国内最大的生物化工基地;加快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哈达湾工业集中区,依托中钢集团,建设东北最大的特色冶金原料基地;依托晨鸣纸业集团,建设东北最大的造纸工业基地;同时积极发展都市型工业和现代物流业。江南工业集中区,加快建设4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和100公顷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农产品加工等污染较轻的产业。各县(市)的工业集中区,要按照已经确定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方向,加快市场主体形成、工业项目进区、优势产业集聚的实际进程,发挥好推动县域经济突破的引领作用。
在工业集中区建设上,坚持以发展石油化工、汽车、生物化工、化学纤维、冶金、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一方面,全力支持中油吉林石化、吉化集团、一汽轻型、燃料乙醇、中钢炭素、铁合金、吉林镍业、建龙钢铁、化纤等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切实加快推进油母页岩综合开发、钼系列产品、聚碳酸酯、玉米制乙烯、D82A汽车、太阳能光电池、恒力纺织工业园等30个投资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形成优势产业的骨干企业群体。按照集约化、链式化、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和建设一批重点产业配套项目,全力拉长基本化工原料、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等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大力发展化纤-纺织-服装、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特色冶金、长白山特色医药及食品、农副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扩张优势产业规模。
在发展途径上,坚持以招商安商为重点,通过积极发挥大企业的资源和产业带动优势,打造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快速生成。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保证域外境外企业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更快更好。
在发展目的上,坚持以富裕人民为重点,通过推进快速发展,努力扩大就业和人民群众增收渠道。在财政收入增长部分中每年拿出适当比例,专项用于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能力,让全市人民普享加快发展的积极成果,努力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2007年工作安排
2007年是全市“奋斗三年、总量翻番”的第一年。按照起好步、夯实翻番基础的要求,全年主要预期发展目标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60亿元,增长18.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0亿元,力争达到80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项目投资435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5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引资388亿元;地区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77.5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370元和4256元。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要着力抓好四大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全面组织好经济建设
全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一是切实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以工业集中区为项目布局的重要区域,着力实施好工业项目建设“123工程”。33万吨丙烯腈扩建、玉米制乙烯、20万吨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等123个项目,力争年内建成投产。35万吨苯乙烯、17万吨聚碳酸酯、7万吨乙丙橡胶装置扩建、37万吨苯酚丙酮扩建、太阳能光电池、恒力纺织工业园等20个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中钢炭素2万吨特种石墨、45万套汽车灯具等202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年内抓好开工和续建。凯赛集团200万吨玉米深加工、香港启峰10万吨生物柴油、江南热电厂和松花江热电厂二期扩建、30万套汽车冲压件生产线、20万吨液态奶等322个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二是加快实施交通、电网建设项目。启动长吉城际高速铁路及换乘中心建设。新建续建省道五桦线北大湖至桦甸段、国道兰旗至江密峰段、黑大线大口钦至艾屯段等11个重点项目,建设各级各类公路2547.6公里。加快推进包家至东丰、包家至平安双回线路及城南、新力、明城变电站等电网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6.6亿元。三是阶段性抓好房地产开发工作。坚持引大扶强、规模开发,房地产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200万平方米。
强力推进工业提速增效。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60亿元。一是推进现有工业企业全面达产达效。强化政策扶持和运行服务,支持工业企业尤其是百户重点工业企业尽快达到设计能力,全面提高产出规模和效益。二是抓好建成项目的达产达标。对乙烯、腈纶、汽车发动机、冷轧钢板等近年建成的重点项目,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尽快填平补齐,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出效能。三是加快新建续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围绕企业升级改造和扩产增能,快速推进40万吨硫酸装置、石墨电极技术改造、低定量涂布纸生产线改造、5000吨粘胶长丝、10万吨甲基丙烯酸、24万片芯片等108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确保年内有45项建成投产。四是深入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紧密结合重点产业链发展规划的落实,加快建设各类中小企业创业园,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年内新增规模民营企业9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1%。五是组织企业加大市场开发步伐。强化品牌战略实施,扶持骨干企业培育名牌优势,依托品牌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创新产需衔接方式,扩大地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
大力扩展招商引资。以工业项目为主,全方位、宽领域扩大招商引资,带动其他产业开放式发展。一是完善激励机制,鼓励能人招商。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对取得招商引资实际成效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奖励,对贡献突出的实行重奖。二是落实目标责任,开展全员招商。明确招商引资任务,充分调动各级部门、广大干部群众主动性,自觉投身招商引资活动,努力形成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政策扶持,促进以商招商。鼓励已经进驻的域外境外企业招引上下游配套项目,营造以商招商的投资集聚效应。四是组成专门队伍,实施专业招商。围绕化工、汽车和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调整充实专业招商队伍,有针对性地推介和发挥现有的产业配套优势。五是强化监督检查,对招商责任单位引资进展情况,加强调度,搞好督查、考核认定,确保招商引资的指标任务落到实处。
切实加强财税管理。坚持依法治税,深化财政体制管理创新,进一步提升财税管理水平。一是依法强化财税征收管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完善税源监控机制,拓展税源监控范围,及时调查新增税源,充分挖掘财税潜力,严防漏征漏管;完善财政收入均衡缴库机制,坚持目标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定期调度检查,保证阶段进度;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切实加强政府收费、政府基金项目和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非税收入管理;完善审计检查机制,及时纠正财税征管中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完善财税收入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调动财税部门和城区发展经济、培植税源、增加收入的积极性。二是创新财政支出管理,增强财政资金调控能力。严格预算管理,严控人员经费、会议经费、培训经费及其他预算外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用于支持经济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上。
积极发展旅游及商贸等服务经济。深度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积极扩展旅游精品和特色品牌,进一步开发建设万昌、桦皮厂温泉带、玄天岭公园、红石国家森林公园等11个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松花湖休闲渡假区、阿什哈达古船厂遗址公园和麒麟谷休闲渡假区,努力提升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众安居三期、哈达批发市场二期、临江门台北商业街等7个大型商贸设施,提升商业业态,强化市场监管,搞好“放心肉”、“放心菜”工程;推进农村商贸设施建设,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城乡商贸经济加快发展。深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提高金融行业对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融入程度。适应工业强市建设,加快现代物流、仓储、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的来源渠道,一是继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重点抓好69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优质专用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5%。二是进一步推动农业标准化、信息化、科技化和机械化进程,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速发展畜牧业和园艺特产业。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加工型、集约型、精品型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全年建设精品牧业小区33个。努力做大中药材、食用菌、蔬菜、林蛙等优势园艺特产业,实现园艺特产业总产值40.2亿元,增长27.8%。四是以长白山植物资源开发转化为主打品牌,加快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和绿色生态产业,新增有机、绿色、无公害标识132个。
大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坚持以工业突破为核心,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一是努力抓好县(市)工业集中区建设。把工业集中区作为主要载体,明确产业方向,着力发展资源型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为城市大工业配套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有效形成。二是集中力量加快县域工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各县(市)已经列入全市“123”工程的136个工业项目,当年建成投产48个。快速推进10万吨饲料加工、长白山冰葡萄酒、晓生蛋品等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其中九牛乳业无抗奶、宝信稚牛肉牛屠宰加工、娃哈哈奶制品加工等20个项目投入生产。三是努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支持现有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切实加大龙头企业的引进和生成力度,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加到75户。四是按照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功能完备的原则,搞好重点城镇建设,进一步增强城镇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进一步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从开发项目、培育主导产业入手,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支持建设道路、水电、安全饮水、教育卫生等农村公用基础设施,有规划有步骤地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和建设,加快改进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搞好粮食流通体制和林业体制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突出城市管理和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认真解决好市民关注的城市管理薄弱环节。按照“以人为本、服务经济、建管并重、和谐发展”方针,坚持重点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以市容环境建设工程、市容卫生保洁工程、市容市貌整治工程、交通秩序优化工程、市民形象塑造工程、市容管理创优工程六个工程为载体,全面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突出整治违章建筑和超期临时建筑、整治城市公共交通秩序、治理以建筑垃圾为重点的垃圾源、治理经营性锅炉污染、规范露天占道市场管理、规范城区废品收购站管理、规范户外广告和牌匾管理、落实弃管小区和弃管楼物业管理等八个重点,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同时,认真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监管。
着力加快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适度超前、满足需求”的原则,加大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续建劳动路、沈阳路、珲春北街等23条开发区道路;新建供水管线7.2公里,铺设4条、总长27公里的污水干线。加快江北棋盘区域的开发建设,拆迁9万平方米,腾空工业用地46.7公顷,建设二次变电所和污水处理厂,铺设供水、供汽和排水管线36公里。启动九站工业集中区二期建设工程,对吉长铁路线以西24平方公里的区域,统一编制开发建设规划,年内开始组织实施。
继续抓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维修和改造德胜路、黄旗街等18条主次街路;竣工珲春中街、丰满坝西沿江路等7个续建工程;完成宜山路、大东门广场、吉林大街北侧立交桥3项便民工程,新建雾凇东路等6条棚户区配套路。对龙潭区北大沟进行综合改造,实现雨污分流;新建污水干线13.3公里,改造汉阳街、遵义路等雨水管线,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
适应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搞好居民小区文化场所建设。新建哈龙广场、乐园广场、锦东游园、古民居游园、玫柳园5个市民休闲广场,“清水绿带”增设20个亲水平台。突出主要街路和居民小区,深入实施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新增绿地100公顷、硬覆盖面积5万平方米;对河南街等商业街进行亮化提升改造,搞好以主街路和景观路为主的楼顶亮化,改造15条街路照明设施。
(四)突出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努力办好满足民生基本需求的十件实事。一是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生活保障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月保障标准由156元增加到176元,城区乡镇居民低保标准由125元提高到14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年补差标准由180元增加到240元。二是组织开展全民创业,切实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年内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0万个,新增就业7.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9万人。基本实现无“零就业家庭”。三是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五县(市)农民参合率提高到80%以上,四城区农民参合率达到70%。四是按照“拆得了、迁得回、住得起、管得好”的目标,改造西山、哈达湾等重点棚户区,完成拆迁面积14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150万平方米,竣工70万平方米,当年回迁安置率达到50%以上,跨年回迁安置率达到100%。五是搞好廉租房建设,年内以补贴方式安排1000户。六是明确现有25个弃管小区、425栋弃管楼的管理主体,落实好物业管理。七是改造高新区、江南商厦等10座区域供水泵站,提高稳定供水能力;抓好东关、源源电厂扩能改造,新建供热管网10公里、供热站60座,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八是新增天然气用户1万户,解决遗留问题1万户。九是取缔分散供热小锅炉45座,479座经营性小锅炉实现达标排放。十是完成17个沿江污水吐口截流,城市污水截流量达到85%。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工业、农业重点科技开发项目20项。整合教育资源,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扶持农村教育和民办教育,提高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水平。调整城乡卫生资源结构布局,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严厉打击售假制假行为,确保人民饮食用药安全。搞好社区建设,进一步发挥服务功能。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强化国防教育,推进以“双支”为载体的双拥共建活动。
努力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在办好雾凇冰雪节、第六届亚冬会雪上赛事、第九届松花江之夏文化艺术节、首届吉林·雪花啤酒文化节、全民健身活动月等大型活动的同时,广泛开展经常性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双休日等节假日,组织好社区歌舞、地方戏、露天电影晚会、趣味体育等群众性休闲活动,活跃生活、寓乐于民,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社会氛围。
切实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建立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暂时难以解决的要说清情况,认真做好解释工作,积极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经济犯罪、“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违法活动,巩固和发展创建“平安吉林”活动成果。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重点事项,全面落实安全工作长效监管措施,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应急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切实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确保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推进快速发展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坚持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和服务政府的发展方向,适应“奋斗三年、总量翻番”的任务要求,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努力建设务实高效、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政府机关和公务员队伍。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协商在前。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政府公职人员法律意识。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机制、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机制和行政复议机制,及时查处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确保政府工作严格地按照依法行政的轨道有序高效运行。
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切实增强政府的执行能力。各方面工作都要做到有岗必有活,在岗必尽责,通过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把总量翻番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干部,督促各级干部把精力真正集中到推进快速发展上来,把劲真正用在狠抓工作落实和突破上来。完善督促检查制度和激励机制,对重点工作坚持月调度、季分析、年终全面考核,奖勤罚懒,奖能罚庸,全力营造埋头苦干、奋发作为的工作氛围。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提高行政执行效能,从总体上保证政令畅通。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凡属有碍快速发展又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要坚决取缔;确需保留的,要深化政务公开,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全面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对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企业,实行派驻联络员制度,开展全天候的跟踪服务;对日常行政许可事项,实行绿色通道制度,提供方便快捷的高效服务。对破坏发展软环境的,要立即严肃查处,努力营造少环节、高效率、低成本、零障碍的发展环境。
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推进勤政廉政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从各级班子做起,大力培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雷厉风行和廉政勤政的良好政风。不求表面政绩,脚踏实地地为夯实长远发展后劲奠基铺路;不忘政府宗旨,脚踏实地地为人民群众做事谋利;不避工作风险,脚踏实地地为快速发展攻坚破难;不计个人得失,脚踏实地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洁身干事。要树正风,扬正气,坚决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和与民争利行为,用推进快速发展和廉政建设的新成果凝聚民心、公信社会。
各位代表,全市正处在推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把吉林市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得更好,发展得更快。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全市人民的监督支持下,以破釜沉舟的勇气,不甘落后的志气,克难求进的锐气,团结奋战的士气,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再创吉林市的新辉煌!